自然界中的大气电活动,特别是地闪,对人员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每年都有因直接或间接雷击引起的严重人员伤亡。
由于雷电技术的发展,实时监测自然界中的大气电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雷电预警系统可提供高质量和有价值的雷暴实时发生信息,让用户提前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因雷击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目前雷电预警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活动的各种场景,如何来选择特定项目的雷电预警系统呢?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雷暴探测仪(大气电场仪)的分类及其性能,方便用户选择。
雷暴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不同阶段:
1、初始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阶段
4、消散阶段
阶段1 / 初始阶段(积云期)
在本阶段,云通过云内部电荷的分离起电。电荷分布在云内不同区域,并产生一个在地面上可测量的静电场。通常该静电场被认为是一次雷暴发生前第1个可探测的现象。
阶段2 / 成长阶段
本阶段也称发展阶段,特征是发生首次云闪或地闪。在云内电荷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首次云闪。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首次云闪与首次地闪之间并无明显时间延迟。
阶段3 / 成熟阶段
本阶段的特征是地闪和云闪均有发生。
阶段4 / 消散阶段
本阶段的特征是云闪和地闪发生比率均开始衰减,且大气静电场降低至晴天时的水平。
雷暴探测仪分类及其性能
雷暴探测仪(大气电场仪)的分类与可探测的雷暴阶段一致,一个雷暴探测仪可以探测一种或几种雷暴现象。
目前探测雷暴的方法有三种:
① 查看探测仪探测的雷暴阶段;
② 比较雷击电磁辐射的频段和传感器可探测的电磁频段;
③ 查看传感器探测雷击并计算其位置的方法。
雷暴击探测仪(大气电场仪)分类如下
——A类:探测雷暴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 1 到阶段 4);
——B类:探测云闪及地闪(阶段2到阶段4);
——C类:仅探测地闪(阶段3与阶段4);
——D类:探测地闪(阶段3)以及其他电磁源,其探测效率非常有限。
雷电探测中使用的频率范围如下
——DC:静电场和准静电场;
——VLF:甚低频(3kHz-30kHz);
——LF:低频(30kHz-300kHz);
——VHF:甚高频(30MHz-300MHz)。
所有这些现象均通过
不同的传感器和定位技术测量
这些技术可以区分如下
——MDF:磁定向法;
——TOA:到达时间法;
——RFI:射频干涉法;
——FSM:大气电场仪;
——RF:射频法。
下表是探测仪的工作频率范围与其对应的雷暴阶段、工作分类和典型探测距离之间的联系。
雷电预警系统还可以按照它们的探测距离分类(通常从几km到500km甚至更远),在此不作详述。
太阳集团2007主页生产的雷电预警系统属于A类设备,可以探测雷暴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 1 到阶段 4),不漏报,预警准确率高,探头质保5年,适用于任何恶劣环境。太阳集团2007网站公司提供方案设计、施工安装,终身维保等一站式服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