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形成及雷电的特性-雷电的放电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照片上没有记录下来有从地面向上的先驱闪电路。但是在拍摄特别高的建筑,如特高楼房、电视台等受到雷击的情况,就会发现相反的情况。这时先驱闪电路不是自云端发出,而是从地面的特高建筑物向上发展的。
上述现象可以解释如下:云中的电荷,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因而其附近的电场强度也就比地面的大。另一方面,实验曾证明:在充满类似云中水滴的情况下,空气介质的击穿强度就从30kv/cm降到10kv/cm;何况云的高度较高,压力较低,击穿强度更有下降。从这两方面来讲,先驱闪电路自然是应该从云端开始了。至于特高建筑物,其附近电场强度可能比云端更高,因此可能出现反方向的先驱闪电路。
当先驱闪电路到达大地后,才开始主闪络的阶段,也就是肉眼所能见的闪电现象。根据照片,主闪络是从大地开始向云端发展的极明亮的放电通路(即图1—9a中的粗线所示)。主闪络从地面向上发展速度约介乎光速的1/20~1/2之间,即约每秒15000~150000km。随着它的向上发展,亮度与速度逐渐降低。一到云端,主放电就中止了,接下来的是在主闪络通路的“余光”。余光虽弱,但时间较长,可达千分之几甚或百分之几秒。余光阶段结束了一个放电的冲击过程。
大约有40%左右的闪电具有“重复放电”或“多次雷”的性质。平均每一闪电约有3、4次冲击,计录曾多有几十次的。(未完待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