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B/T18802.11-2020对于浪涌保护器的防火要求更高了,今天小编就新标准对SPD爬电距离的检测内容变化来给大家做重点介绍。浪涌保护器有3个爬电距离需要测:L-L、L-PEN、带电-安装面。新标准相对于老标准,在爬电距离实验中虽然加入了很多的步骤,包括确定材料组、确定耐电痕化指数,但是其目的均是给受检产品更多的合格方式。
所谓最低符合性判定,就是无论制造商使用了哪个级别的材料组,只要满足了最低的爬电距离的尺寸要求,就按照该尺寸的材料组进行最低复合性判定。实验截止到最低符合的材料组,换句话说制造商即使用了成本更高的I级材料,只要爬电距离足够符合III级即判定合格。而且如果实测的最小爬电距离大于III类材料组要求的2倍,则可以免测耐电痕化试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爬电距离和耐电痕化实验的步骤与逻辑图:
图3 爬电距离和耐电痕化实验的步骤与逻辑图
第一步,通过客户声称的户内、户外型SPD分类,确定户内型电涌保护器污染级别为2级,同时UC的声称,我们可以查表得到UC加上污染等级2级相对应的三个材料组各自最小爬电距离要求。至此我们可以以这三档爬电距离要求来对试品进行测量,实际测量值符合哪一组,首先先默认这一组材料等级,但是这一组材料等级是否合格,就要使用下一个实验步骤耐电痕化实验,即耐漏电起痕实验中进行判定。
图4 测量爬电距离确定材料组
第二步:材料组Ⅰ、Ⅱ、Ⅲa/b级分别对应耐电痕化指数的四档测试电压值,那么实验进行到此将出现合格判定。如果合格,那么爬电距离与耐电痕化实验两个实验均合格。如果材料对应材料组下的耐电痕化试验不合格,出于简化实验步骤的目的,不再降材料组做实验,爬电距离与耐电痕化实验均不合格,待确定整改方式后再做最终的测试。
图5 确定材料组是否合格
STEP3,这两项实验不合格的整改方式有三种:
一、修改外壳尺寸即修改模具。
二、在现有模具上适当增加隔板或防尘帽。
三、使用更好的原料将材料组的耐电痕化性能提升到符合最小爬电距离的档次。
简述完实验步骤与逻辑,我们可以看到老标准是新标准表格中最低档记三档材料组的最小耐电痕化距离要求,那么在新标准中降三档材料组也是给了制造商三个机会,如果设计结构的需要,产品更小更紧凑,那么我们可以按照更高级别的材料去制作,只是投入原料成本变高去制作,当然获得了减小设计爬电距离的机会。反观老标准必须是满足第三类材料组,无论用了更好的原料,也不能减小爬电距离的要求,新标准中该项实验逻辑性、实际性、科学性更高。
最后我们举一个例子,直观展示爬电距离和耐电痕化测试流程:
例:T2,Uc=385V/420V,户内型,可触及。使用内插法计算出385V/420V的材料组的爬电距离要求:
举例测得最小爬电距离为4.0mm,该试品如果Uc标称385V/420V将会得出两个材料组结果,即385V满足III级、而420V需满足II级,II材料组则需要用耐电痕化指数400V的电压条件测试,当然测试结果也会不同。
图6 材料组对应耐电痕化指数
另外,关于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应符合IEC 61643-01 Annex A的测量位置定义与IECEE/CB SCHEME/CTL DECI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CB体系CB实验室决议590和0717的相关要求。
图7 CTL 0717决议爬电距离图例
尤其光伏风电高Uc的产品更要注意设计者是否在爬电路径上设计了大于1mm的槽来增加爬电距离,例如下图8。
图8 设计了开槽的模具
总结:
①给厂家设计空间,老标准只能按一个爬电距离设计,未考虑到更高等级材料给减小爬电距离带来的空间。②标准中的试验逻辑严谨且为最低要求符合,从8.6.5语句可以看出试验全流程不需要声称材料组,均以测量结果推进实验。
新标准为浪涌保护器的设计上考虑的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相比较老标准只有空气间隙的检验方法,这种将爬电距离和材料相结合的检验方式无疑是更科学的。对于新标准出来以前就使用高等级材料确保更安全的厂家来说,新标准的实施使得它们商品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认证。如下图所示浪涌保护器,在老标准下满足5000m海拔的使用,在新标准发行以后,就可以使用在更高海拔的情况下了,更加可靠。
-End-